登录 | 注册 全部财税服务

手机端

税收制度和税法是一致的吗?

来源:未知 作者:yyzntdcaiwu 发布时间: 阅读人数:194 手机端

一、税收制度和税法是一致的吗?

应该是不一定的。首先您要弄清楚法律和制度的区别,这个问题就明白了。笔者认为:法律一般都是经过有权机关制定或者认可的,而且有强制性,必须按着一定的程序制定。但是制度有时候并一定会上升到法律的高度,虽然我们国家的很多制度都已经上升为法律,比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主集中制度都已经写进了宪法。但是很多制度并不是法律。因此,”税收制度和税法是一致的“。 应该选:A错误

二、税收制度的核心是?

税收制度的核心内容是税率。

税收制度的四个层次:

1、税收法律,税收法律是享有国家立法权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依照法律程序制定的有关税收分配活动的基本制度;

2、税收法规,税收法规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依据宪法和税收法律,通过一定法律程序制定的有关税收活动的实施规定或办法;

3、税务规章,税务规章是在全国范围内对税务机关、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及其税务当事人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税收规范性文件;

4、税务行政规范,是对税务机关制定和发布的除税务规章以外的其他税务行政规范性文件的统称。

税收制度是国家以法律或法令形式确定的各种课税办法的总和以及国家财政制度的主要内容。 

三、税法是授权性法规吗?

从法律性质来看,税法属于义务性法规。义务性法规是相对授权性法规而言的,是指直接要求人们从事或不从事某种行为的法规

四、新契税法是真的吗?

目前市面上有九月要开始执行新税法的传言,在没有税务总局发文之前一切都是谣传,静等税务部门的通知。

五、税法制定的主体是谁?

我国税法的制定主体,也就是我国税法的立法机关,具体包括: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税收法律,如:企业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法、税收征收管理法等。

2、全国人大或人大常委会授权国务院立法:具有法律效力的税收暂行条例(规定),如:增值税暂行条例、消费税暂行条例、营业税暂行条例等。

3、国务院:税收行政法规,如:企业所得税法实施细则、个人所得税法实施细则、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等。

4、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仅海南省、民族自治地区):税收地方性法规。

5、国务院税收主管部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海关总署):税收部门规章,如: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消费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等。

6、地方政府:税收地方规章。

7、此外,各级政府及其税收主管部门制定颁布的税收规范性文件,虽不属于上述的税法,但具有普遍强制力,因此,可视为“准税法”。

六、税法中茶是属于农产品吗?

要看情况,属于农产品茶的定义是这个:从茶树上采摘下来的鲜叶和嫩芽(即茶青),以及经吹干、揉拌、发酵、烘干等工序初制的茶。包括各种毛茶(如红毛茶、绿毛茶、乌龙毛茶、白毛茶、黑毛茶等)。

七、企业之间借款税法是怎么规定的?

首先认定企业的非金融属性。

如果是非金融企业之间的借贷,那么需要认定交易是否为独立交易。如果不符合独立交易原则,那么利息不允许税前扣除。

如果是独立交易,那么不高于市场金融机构借贷利率的利息支出可以税前扣除。

举例,境内A企业向境内B企业,C企业借款各100万,利率为8%和15%。同期金融机构借款利率为9%。

经过认定,AC企业存在关联,不符合独立交易认定。那么只有AB的利息可以扣除,8万<100X9%=9万元

因此税前扣除8万元利息支出。

关联方借款税前利息扣除需要满足债资比和利率的双重标准,这里的债资比是指关联方之间的债务金额与关联方之间的投资金额比例,对于非金融企业不超过2:1,金融企业5:1.

债务金额可以计算利息扣除的金额为250×2=500(万元),利率按统一银行利率7%,也就是可以扣除35万元,其余部分均不得扣除。

八、纳税人是由税法直接规定的。对吗?

税法上的纳税人,是指一切依照税法直接负有纳税义务向税务机关纳税的单位和个人,特点是具有强制性,即必须依法履行义务。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你的收入不够,达不到起征线,就不算。但实际上,只要有购买行为,你就是纳税人,厂家和经营者在生产经营中,产生和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所得税等等,最终都是由购买者或被服务对象付费来实现的,特点是你及他人通过自愿购买和被服务去缴纳的,或者说,这是一种间接纳税,从这个意义上说,也是纳税人。

九、税会是税法和会计的简称吗?

答:不是。税法和会计在现代汉语里是两个不同的专有名词,税法是各种税收法律的总称或简称,会计则是单位处理账务的财务人员的职务,在现代汉语里这两个词不可以合并简称。如果将这两个词语合并简称为税会那应该是税务会计或税收会计的简称。

十、作品的意境是具体内容吗?

意境从字面上理解,“意”为意象,“境”为境界,所以意境就是到了一定境界的意象表达。

而古诗词的意象经过几千年的锤炼,基本上已经固化。所以古诗词的意境就得靠传统诗词的意象来体现出境界,才能称得上有意境的“古”诗词。

意象用词是固有的,也可以新创,我们可以使用的材料,可以增加我们思维的广度;而境界,是灵光一闪,是我们思维能达到的高度。

一首好诗,广度和高度必须同时存在,才能称之为有意境。

意象与境界

​意象是工具,境界是结果。也就是说创作一首古诗词,意象是为境界服务的,服务好了,境界高了,这首诗的意境就出来了。否则的话,空有意象,只是大堆浮华的古词堆砌,无法盘活意境,也就是烂诗一首。

近来很多古风作品,就是如此。能看到满眼的“秋风”、“古道”、“白马”、“天涯”,你却不知道它们在一起要表达什么类容,或者表达的内容是荒诞的,古怪的,并不能真正体现中华传统诗词含蓄美感。

这种作品就是假大空的伪古风。

意境的关键在于寻找灵性,给文字、意象以生命。

意象积累

虽然说堆砌古词不好,但作为一个想创作古诗词的人来说,学习使用传统固有意象的词语是必须的。这也是“诗家语”的一种固有特色。

传统诗词因为几千年来的传承,很多意象已经固化。比如我们看到“西风瘦马”,自然想起漂泊的旅人,我们看到“老树昏鸦”,自然联想到天涯孤独,我们看到“刀剑如霜”,自然想起塞外刀兵,纵马北疆。

这些其实都是古代诗人赋予这些独特景色的个人情感,只是在时代的沉淀下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最终成为固定的意象。这些意象,在当时,在那篇诗文中无疑是上了境界的。所以,我们称这种诗词“有意境”。

这类意象积累需要大量的,长期的对古诗词的阅读赏析,对于爱好者来说,这并不辛苦,在愉快阅读中就可以增加积累,也算幸事。

难的是长期的坚持。

所以,想要写出好诗词来,首先真的是要喜欢并愿意为之付出时间和精力。

盘活意境

在大量的赏读古诗词中,不但增加了我们对于古词意象的广度,也会增进我们队古代诗人创作思路的思考。为什么这里要这么写?如果我会怎么写?为什么他写出来是千古佳句,而我写出来不忍卒读?

人类的求知欲在这个时候会催生大量的思考,最终达到某个临界点,醍醐灌顶,豁然开朗。

这个临界点也是无数新时代诗人败下阵来的瓶颈。

一旦突破,思维中和古诗词人的思路合契,当遇到生活中让触动我们的瞬间,脑海中的古诗词思维套路就会帮助我们解构这个灵感,然后用积累的古代意象重新组合,再通过“诗家语”的形式抒发出来。

这就是一首完全古意的诗词,在意境上已经高出直白浅近的作品许多。

你的诗词意境,就真的活了。

随手示例

时近中秋,昨夜酒后出门望天,夜云清朗,月亮银白挂于中天,风中暗香袭来,万物清明。天地同色,有酒相伴,便再也无欲无求。

咱们怎么成诗?

我们手动还原一下过程。先拆解画面,发现自己的感受,找出我们要表达什么?然后用合适的意象来重构我们这段语言。

很显然,要表达的内容是类似于陶渊明的“欲辨已忘言”的境界,那么所有景色、事物都会染上这层苍茫、清凉、迷失的本色,意向选取中会自然屏蔽掉月下行人遛狗、小孩子奔跑之类的场景。只留下银河、夜云、清风、暗香,在“有我”的意象中凸显出境界来。

月下秋长白,平林过暗香。

扶摇乱金桂,把酒觅吴刚。

月色下的秋天一片苍茫冷白,远处传过来一阵阵暗香。那是凉风乍起扰动了广寒宫中的桂花树吧?懒得管了,带上酒去找吴刚。

这是一首仄起仄收,押平水韵“七阳”部的五绝,因为是个人感受随手所作,也没有修饰和字句斟酌,连标题都没有,只是做个随手示例。

不能说意境怎么样,但至少还是能传达出当时的感受的。

示例虽然不好,但是方法应该是这样的。

要写出“很有意境”的诗,对于每一个爱写古诗词的人来说,都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然后在某天开窍,也就是“悟”了。

像不像修行?没错,写诗就是一场修行。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有关于西安公司变更的问题,可以浏览 西安公司变更频道

本文地址: https://www.tdcaiwu.com/shuifa/20240126/83420.html

版权所有:非特殊声明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淘丁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