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全部财税服务

手机端

松风阁为什么难写?

来源:未知 作者:yyzntdcaiwu 发布时间: 阅读人数:293 手机端

一、松风阁为什么难写?

2018.12.1

一年过去了我又来了。对松风阁啊,黄庭坚啊理解又多了一点点。了解了一下书法史。

在他的朝代中上有正直的大臣蔡襄整理技巧,又有亦师亦友的苏轼进行突破,开始构成一个不注重面面俱到的完美开始强调个性的发展,甚至是缺陷美的过渡期。

老黄嘛,他虽以书法,文学出名。但是他的心实际上并不在此,他有着典型的士大夫理想。书法上他是随心所欲的,可以看出,老黄对技巧是蔑视的。个人风格很强。他很敢。所以写他的字胆子是要大的。

而且,他对技巧的蔑视是通过它本身修养来补充的。不像现在的某些“大师”对传统还不知道,就要创新那种。他是对传统进行深入研究后,再在他特有的环境下做出的一种突破,我认为境界是高的。

所以,我觉得学习黄庭坚的书法,也是要打好基础的。我现在就是学着技巧很多的褚体,合着洒脱的松风阁,觉得比去年进步多些。理解的好些。

马上就要艺考了,大家都加油加油!

———————————分割线————

2017

以下只是一个单纯搞技术书法的黄毛丫头的想法,书法艺术家可以选择折叠哈哈哈哈。

其实松风阁在技巧方面讲,单纯来应付艺考,是提升最快的,可以说是两个月速成。因为他行偏向于楷,对于一些对书法理解能力较差的同学更容易临摹。

说他难,从创作来说,他是行书中的大字,一些院校考试会要求四尺对开斗方创作多字什么,这就创不出他的气势来了,想跳出来,难。

还难在,学生对他的线条也掌握理解的不好,想着线条有劲些,下笔就过于犀利,写不出他的厚重。线条润又会没有张力。想平衡好,难。

我也在学习创作…

创作还是好难的哦

和米芾做一下比较,虽然艺考米芾吃香,但我还是坚持黄庭坚啦啦啦!气势是比不了哒!!!!加油加油!

老师嫌我的线条无力,刻意去练得

我们觉得难,一方面写不出他那般的线条,一方面协调不出他那么漂亮的字结。

理解太少,最终是“得其形,尚未得其韵”其作者书法方面大器晚成,晚年经历颇多,心境是我们远不所及的。年轻人,大概读不出他字中的气势吧。

二、风雷阁阁主是风尊者吗?

风雷阁的阁主不是风尊者,风尊者是药尘的好兄弟,他们两人一起创立了星陨阁,而风雷阁阁主是雷尊者,他是一位四星斗尊级别强者,因为萧炎私自学习了风雷阁的成名技三千雷动,于是雷尊者多次追杀萧炎,可以说这位雷尊者是一位非常强大的存在。

三、松风阁记注音?

sōnɡ fēng gé jì

松,读音sōnɡ,最早见于金文,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松”字,《说文解字》解释为“木也。从木公声”。“松”字的基本含义为种子植物的一属,一般为常绿乔木,脂可提取松香或松节油等。种子可榨油和食用,如:松针、松脂;引申含义为放开,如:松手。

四、贵阳光明画室和松风阁画室哪个好?

光明画室成绩造假不建议,松风阁在贵阳并不算太好。可以在多对比几家~

五、为什么黄庭坚《松风阁》书体归为行书呢?

与此同时,虽然在徽宗诏新党当权以后,打击元佑党人,当时的赵挺之专门打压黄庭坚,应该说他非常痛苦,经历了一茬又一茬的打压,但是黄庭坚内心很强大,他并没有打倒。大家在看他的这首诗的前面有一句:“老松魁梧数百年,斧斤所赦今参天。”虽然看起来其实老松讲的是松风阁的松,但我觉得也是一种暗喻,觉得自己是那种挺拔的,或者有一种正义,一种正能量。

他说松树逃过了砍柴人的一次又一次的斧头,镰刀仍然挺立在这里。所以从这句话我们仍然可以感到他即使经历了贬谪,即使是一个失落之人,在他的朋友、学生面前,他仍然自信,并且表现出一种强大,把老松来形容自己的生命状态,这就是黄庭坚。

如果黄庭坚这个时候在跟身边的几个人拼命的吐槽,我想就麻烦了,不可能有他,所以就是黄庭坚这样的胸怀。他在写给范纯粹的一首诗里面写到“官如一梦觉,话圣十年书。”他在鄂州跟范纯粹相见的时候,两个人连续夜话,谈到晚上谈完以后,他觉得这个时候的范纯粹正好有点生病了,身体也不好,两个人既有哀叹,又有幸运等等各种感情交织在一起。

他说我们这一生就是一场梦一样过来了,我跟你谈话这一会儿真的胜读十年书,感慨完了以后,他说“稍喜过从近”,令我们感到欣喜的是,我们居然还有这样的好朋友,还有那两个人连夜接席,交谈相欢,还有这样的一种相互陪伴,所以他说“扶筇不驾车。”,我们俩手拉着手,每人拄着一个拐杖,也不坐车了,我们就放怀江湖。这种感慨,这种乐观,人的这种真情真的是写到了骨子里去了,同时又是他对自己的宦游生活的一种深刻反思。官如一梦觉,突然醒来了。

所以读到这里我们再来看这句,“东坡道人已沉泉,张侯何时到眼前”?我们这帮人在松风阁看到这么好的风景,我真想向我最好的老师,亦师亦友的东坡先生,我来跟他谈谈感想,可惜这个人已经不在了,没有人再能这么了解我了,没有人再这么支持我了,没有人再这么能够交心了,难不难过?

东坡先生是在他到鄂州的前一年才去世的,甚至最后一面也没见到。大家去想象那个场景,东坡是以去人,而张侯是未来人,东坡去了就去了,至少还有个张耒,还能跟我两个人交谈,我们俩还是相互了解的,但是你又还没来那种孤独。

有时候我们在一个地方,很多人在一起吃饭,七八十来个人,大家喝的稀里糊涂的,但是你静静地想一下,有几个人是真正你想陪他喝酒的,又有几个人是真正想陪你喝酒的,又有几个人是真正可以一起聊天?这个时候黄庭坚用了一句话,说出了自己介于过去和未来之间的那种孤独感。我用八个字形容这一句话。“此生孤注,道尽心酸”。

这样的一件作品,真的是让你看到了人世真情,而不是书法。什么叫美?不是说漂亮就美,光滑是美,细致是美,真正的美是经历了深沉的痛苦,经历了真情的考验之后,看到了显现出来的人性,不是虚伪,不是装饰,在那一刻人性的温暖显现出来了。

无论是苏东坡还是张文潜,这三者形成一条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一条线,人就好像是悬在其中的。所以诗要这么去读的话,你觉得有味道了。它不是简单的一个讲两个人三个人的关系,讲到的是这种群体的那种无奈。所以曾国藩在编18加实操的时候,就把这首诗编进去了。

所以我要想讲一讲《松风阁诗》与黄山谷书法。在讲黄山谷的这件作品的时候,我想引用古代几个人对于黄山谷的书法的批评,首先黄山谷有一段自述,他说余写草书三十余年,这是他晚年写的一句话。

晚年写的初以周越为师,当时最起码书协副主席,所以像周越这样的人,当时是大家都学的,黄庭坚也学,苏东坡也学,米芾也学过,它既是百代宗师,同时又遗臭万年,被人骂死了。后来周越在宋代这些人的嘴巴里,最主要的就是俗,特别流行的时风,很值得我们现在反思。

我们今天人没有这种勇敢,接下来这句话断然不敢讲,今天人比如说我出于某某为师,黄庭坚说:“故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学了周越以后,我二十年想把身上的俗气去掉,都去不掉,换成今天谁敢说后面这句话,这就叫坦诚,这就是古风。

现在我们也能看到周越的作品,原来我不知道什么叫俗,更不知道宋代人眼里的俗是什么,有一个最好的办法,你就去看看周越的字就行了。你就知道在黄庭坚这些人的眼里,俗长什么样。当然了今天也有周越,每一个时代都有周越,所以我觉得大家还是小心谨慎为妙。

“晚得苏才翁子美书观之,乃得古人笔意耳”。苏舜卿的作品现在有什么?大家去看,据说怀素《自叙帖》的前六行,苏舜钦补的确实蛮接近怀素的作品,但是仔细看还是有差别。从这里来看,宋代人的视野也有局限,他说通过苏舜钦的作品得到的古人的笔意。

大家注意,这个时候他还在学时人。我们看到这个时候你会发现周越也好,苏舜钦也罢,都还是还是当代人,所以这里就透露出了一个宋代的普遍的现象,叫做“趋时贵书”。大家都是有地位、有才学的人,尤其是当时的像主考官一类,更加是大家所最追捧的。所以这种现象古今皆有,古代可能还更加的明显一些。

后来又说了,“其后又得张长史、僧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所以他是很晚才真正的接触到了张旭、怀素、高贤这些人的作品,也就是他经历了一个舍宋追唐的转变。

这跟我们今天学习书法有点不一样。

今天学习书法总有一个观念,一开始就要学古人,我们把它称之为叫起点要高,都没错,但是古代跟我们不一样,古代应该说整体的环境,整体的氛围,整体的起点是高的,所以他们在学习书法经历过程中,可以先从时人的身上学到非常重要的笔法。这些基础的东西在今天不一样了,大家千万不要被忽略了,今天你再按他这么学,恐怕是要非常谨慎,更何况在他做了一番反思以后,还是觉得当代人就是不可学。

他的论述里又在这么说到,他说“元祐间书,笔意痴钝”,就是宋哲宗的元佑元年到元佑八年,是黄庭坚的四十二到四十九岁,我写的字的感觉傻傻的,顿顿的,很笨拙,“用笔多不到”,总是写不到位,“晚入峡”,晚年他被贬四川,当时过三峡就到了剑门关,过去就到了四川。“见长年荡浆,乃悟笔法”,因为天天要坐船,所以看了很多人划船划桨,从里面悟到了笔法。按他的说法,我找出了现在大家还能看到的几件作品,你们可以对照一下,比如说他在元佑期间笔意痴钝,有一件作品叫《徐存中墓志铭》,大家可以对比一下,看看什么叫迟钝。

其实他当时是学苏东坡的字,学得很像,但写的可能有一点不流畅。入峡以后,就是1095年被贬黔州,这一段时间有几件作品大家去比较一下,我们拿《徐存忠墓志铭》和《廉颇蔺相如传》,《书杜甫寄贺兰铦诗》,还有今天我们要讲的《松风阁诗》,你去对比一下,对应黄庭坚说的悟的笔法和没悟笔法的差别在哪里?他又说过在绍圣甲戌时这一年,他在黄龙山中,突然就悟到了草书三昧,我觉得他这种谈论的方式就是禅宗的理论的方法。

禅宗也是这样,我每天都在修炼,但是突然有点顿悟,所以他谈论书法的观念,实际上就是一种禅学的观念。

所以你说该信还是不信,我觉得信一半,不信一半,因为没有前期的积累,他遇到了某种刺激或者某种东西的启发,也不可能出现这种结果。所以我觉得他的这种变化更多的还是来源于人生的体会。

怎么会带来书法上的突变?我举一个例子。比如说当我们一个人还对自己充满期待的时候,当我们自己还没有发现自己已经老了,已经变丑了的时候,你先不会相信你已经老了,你也不会相信自己丑陋,这个时候你就放不下你自己,你就紧张。别人拿起相机对着你的时候你就闪躲,别人采访你的时候不知所措,甚至在我自己的感触里面,别人定睛看你两眼你都要闪一闪。这个时候你还有一种没放开的感觉,但是经历了人生中各种考验,见了各种人经历了各种事,最后直接达到“躺平”状态,直接感觉到所有东西都无所谓,看什么都提不起那么大的兴趣。这个时候你想想你放松吗?肯定就放松了。

拿起笔写字,正好技术又积累到这个地步了,心态又放松了,人也长大了,过去看谁都是前辈长辈,现在看谁都是小朋友,我现在慢慢的也找到这种感觉了,过去我身边的朋友全是老前辈,你当然更谦虚一点,更加不可自信。当你真的慢慢的长大了,身边的整个情况发生变化了,你的感觉肯定会变。

所以这是客观的环境造成的。

但是他主观上有一种东西。大家发现没有人有一个特点,我们在面对谈自己的时候,你也会想办法有一种历史叙述的普遍观念,就是我们总想在自己人生的某一个节点上,设置一个让人感觉到有传奇色彩的点,这一段很传奇,导致了我后面的成功,你会自己去找到那个点,来告诉自己,来叙述你的人生,来反思你的人生。

黄庭坚就用这样的一句话,他来反思自己,我觉得就含有这样的一种自我觉醒意识,也是一种自我表现的欲望。所以从这里来讲,我们可以总结出八个字,叫“舍宋追唐,晚年一变”,他的心理暗示也对,因为讲究的是心,所谓的心就是精神上的一种偶发性的、突然的一种感悟,这种东西确实存在,但是可能我们有时候境界没到,这种东西不知道在哪里。

苏东坡说黄庭坚,“鲁直小书尔雅,以平等观作欹侧字,以真实相出游戏法,以磊落人书细碎事。”鲁直小书尔雅有一件作品,以一个平和的心态却写出了变化多端的字,实实在在地写字,但是又表现出了一种游戏的感觉,所以一个磊落的人,光明的人,豁达的人,却去写细碎的事情。他说“可谓三反”,这句话讲得太好了,我不得不佩服苏东坡这种文学功夫,可以说当我看了以后,我觉得这就是我在为人处事、做学问、写书法等等各方面的一个座右铭。

每个人如果做到了这样,我觉得这个人就叫有趣的人。今天的人写书法完全相反,你这个人无趣,平淡,写出来的字就平淡,你这个人跳跃写出来的字就跳跃,你这样听起来好像这个人性情,其实不对,真正的是一种互补的关系。

这里插一段,黄庭坚还有一段自述,他说:“余在黔南末甚觉书字绵弱,及移戎州,见旧书多可憎,大概十字中有三四差可耳。今方悟古人“沉著痛快”之语,但难为知音尔。”我在黔南的这个地方的时候,我都没发现我的字写得绵软而且华丽流利,现在的重庆戎州到了这个地方,看我过去写的字特别的难看,自己都恨自己。大概十字中三四字开口,大概写4个字,有三四个字还看得过去。

第五个是和苏东坡《洞庭松醪赋》的对比,以此来讨论黄庭坚对于当代书法学习的启发,也就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王长子不算成熟,我觉得是一个过渡。他这段自述让我们想到就想到米芾说沉着痛快,风樯阵马。看来不独米芾如此,应该是整个宋代人都有一种追求,就是沉着痛快,一方面要沉得下去,一方面信心要展现得出来,这四个字就是宋代人的内心思想的最精华的缩影。

刚才苏轼讲他以平等观作欹侧字,以真实相出游戏法,以磊落人书细碎事,就是沉着痛快,这是的那种精神追求。所以他说我搞了大半天转了一大圈,人都快不行了,我才悟到了这一点,,他又接着说到他说我写字都是随意乱搞,凭感觉来的。

我告诉大家今天的书法不是批评具体的一个人,是整个大的趋势,用“随意曲折”四个字来批评当下的书法,可以说再准确不过了,没有法都可以,爱咋咋去,动不动搞创新,动不动搞风格,搞个性,动不动跟炒菜一样,颜真卿加一点王羲之,王羲之加一点米芾,加一点文征明,这是时代之弊。

随意曲折易到,这是他晚年反思自己,最后自我批评说出的一句话,说即他说在见长年荡浆,乃悟笔法。荡浆是讲了什么?群丁拔棹,乃觉少进,老船夫摇讲很多大船一起摇船桨,看到这个场景,他说我才发现我有一点进步了。

明代的常任宣题碑跋里面有这么一句话,他说“涪翁不善真书”,黄庭坚不太会写楷书,“故不免反拘于规矩,中无超然处也”。说他被规矩限制住了,还不够超然。

又说涪翁大字有丰碑,出色者,骨与肉间道,他有些大字的作品确实很出彩,要骨力有骨力,要肉感,有肉感,像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女一样,像罗马代的帅哥一样,恰到好处,明代的王世贞说,黄庭坚正书诸城跟他的观点一样,而黄庭坚的楷书没什么看的,有韵无体。

大家想一想什么是韵?什么是体?有用无体就有好比是黄庭坚说自己随意曲折,意到笔不到,技术不到,当时那种感觉有了,我们今天的书法大多也是停留在这个状态。

祝允明说是学他的作品“双井之学,大抵韵胜,文章、诗学、书画皆然。”双井代称黄庭坚,因为黄庭坚的老家是修水的双井人,王世贞的和祝允明还有张润轩三个人的评价如出一辙,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整个明代人对黄庭坚的看法。他们对于黄庭坚的普遍的看法是黄庭坚的书写技术还略逊一筹,但是他的韵味却非常的重,我觉得这个不是批评,恰恰是一种褒扬,也符合古代所谓“宋人尚意”的论断。

文征明我们知道他是学黄庭坚的大字,他有一句评价,他说“真得折钗、屋漏之妙”。什么叫“折钗”、“屋漏”?就是古法、古意,认为他的作品得古意。

刚才提到的李瑞清,李瑞清说“鲁直书无一笔不自空中荡漾”,讲到绝处了。你如果是一个懂书法的人,有很深的书法技巧的储备的人,你只要读了这一句,我觉得都有理解了。

这句话说的其实就是,来解释黄庭坚自己说的摇橹荡浆,群丁拨棹。

你只要划过船,有划船的经验就知道,这个桨是不能这样一直这样划的,是划下去以后要掰过来,在空中要写一个8字,再用桨的侧面下去,再又翻过来,又在空中写一个八字又下去。在空中有一个这样的动作,这个动作才是核心之处,言有尽而意无穷。

另外我们如果这样想,把这个桨当成是笔,把河水当成是纸你怎么把笔入到纸里边,又在纸上面悠悠自得地起来,但是又有阻力。船往前推,一个桨下去翘起来,在空中翻转一下,又用桨的侧面滑下去,再用船桨的有阻力的一面排水,你去想象一下。我原来也不懂,后来划过几次小船,我发现划船其实挺难的,是很要技术的,没有技术你就老是在水上划了半天船动不了,要不就是船桨下去,你力用不到,全部往前走,你自己在那里吭哧吭哧累得要死。

我们今天人写字不是这样吗?抓起笔抓的跟自己家里的金条一样,生怕金条掉了,把笔都抓得笔管真的是要捏碎,全身紧张,从肩膀到身心都是紧张的,你怎么写字?你永远悟不到书法的奥妙,永远不可能懂笔法是什么。

所以李瑞清一句话,把黄鲁直的禅语点破了。这就像过去我们一直在说风动,风动最后有一个人站出来说心动一样,点破了点出来了。就像神秀说完以后,慧能法师再一说,你就发现境界高了,如果永远没有慧能法师那一句,我们还觉得神秀很高,就这个道理。所以李瑞清一句就把它点出来了。他又说不仅如此,在空中荡漾而又沉着痛快,可以上悟汉晋,下开元明。

李瑞清这个人很厉害,他是很有历史观念的人,虽然他的字我觉得从书法史上来讲,聊备一格,不能称之为宗师,只能说算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但是大家不要小看李瑞清这个人的学问,李瑞清对几个人的评价都很重要,比如说这里对黄鲁直评价这一句话,上悟汉晋下开元明,从草书来讲,绝对是上面承接汉唐草书,下面确实是打开了元代和明代人草书的一片新天地。一句话,把黄庭坚的地位说的蛮清楚的。

还有他说一个人说杨凝式为唐宋枢纽人物,就一句话,所以李瑞清的书论大家要重视起来,这是个真学问家,往往就一语道破,很值得品味。

六、黄庭坚松风阁原文释文?

原文: 

松风阁在金鸡峰下,活水源上。

予今春始至,留再宿,皆值雨,但闻波涛声彻昼夜,未尽阅其妙也。至是,往来止阁上凡十余日,因得备悉其变态。 

 盖阁后之峰,独高于群峰,而松又在峰顶。仰视,如幢葆临头上。当日正中时,有风拂其枝,如龙凤翔舞,离徒蜿蜒,轇轕徘徊,影落檐瓦,金碧相组绣。观之者,目为之明。有声,如吹埙,如过雨,又如水激崖石,或如铁马驰骤,剑槊相磨戛;忽又作草虫鸣切切,乍大乍小,若远若近,莫可名状。听之者,耳为之聪。 

 予以问上人。上人曰:“不知也。我佛以清净六尘为明心之本,凡耳目之入,皆虚亡耳。”予曰:“然则上人以是而名其阁,何也?”上人笑曰:“偶然耳。” 留阁上又三日,乃归。至正十五年七月二十三日记。

译文:   

松风阁在金鸡峰下,活水源上。

我今年春天才到那里,又留宿了几夜,却又是遇到下雨天。只是昼夜听见波涛汹涌的声音,没有能够完全观赏到她的奇妙之处。到了这次,我到阁观看了十余天,于是才具体了解到她的变化之态。

松风阁后的山峰,独高于其他的山峰,而松又在山峰顶上。仰视,如幢葆临于头上。当日头正中时,有微风拂他枝,就好象龙凤飞翔跳舞,离衤徒蜿蜒,轇轕徘徊,影落檐瓦,金碧辉煌相互组成绣丽。观看她的人,眼前一亮。有声音,如吹埙,如下雨,又如水激崖石,或如铁马驰骤,剑槊相磨镲戛;突然又作草虫鸣切切,一会大一会小,若远若近,不可以说出其状态。聆听得人,耳为之聪。

我那这些问上人。上人曰:“我也不知道。我佛以清净六尘为明心之本,凡进入耳目的东西,都是虚无缥缈的罢了”我说:“然而上人为什么以松风阁命名呢?”上人笑曰:“偶然罢了。”   又在阁上住了三天,才回去。至正十五年七月二十三日记。

七、松风阁诗帖原文?

依山筑阁见平川,夜阑箕斗插屋椽。

我来名之意适然。

老松魁梧数百年,斧斤所赦今参天。

风鸣娲皇五十弦,洗耳不须菩萨泉。

嘉三二子甚好贤,力贫买酒醉此筵。

夜雨鸣廊到晓悬,相看不归卧僧毡。

泉枯石燥复潺湲,山川光辉为我妍。

野僧旱饥不能饘,晓见寒溪有炊烟。

东坡道人已沈泉,张侯何时到眼前。

钓台惊涛可昼眠,怡亭看篆蛟龙缠。

安得此身脱拘挛,舟载诸友长周旋。

八、风送滕王阁典故?

传说唐代王勃乘船停泊在马当,见一老翁对他说:“明天滕王阁宴会作记,你可以去作,名垂后世。”王勃说:“此地离洪州六七百里,一夜怎么能到?”老翁说:“我可用清风助你一程,中原水府是我主管。”王勃登舟张帆,不等天明便抵达洪州,进谒府帅阎公,阎公让他作记,就是著名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九、唐风阁肉夹馍卤肉做法?

食材

五花肉1000g 、 前肘肉 1000g 、 黄豆酱油 200g 、 老抽 1勺 、 二锅头 2勺 、 红腐乳 1块 、 冰糖 10粒 、 盐 6g 、 桂皮 1块 、 大料 1块 、 山楂 2个 、 葱姜 少许

烹饪步骤

1.肉先切大块,放凉水里浸泡半天左右(要是天气热要放到冰箱保鲜里浸泡),去掉血水,中途尽量多换几次水。

2.浸泡好的肉凉水下锅,放入葱姜大料和料酒焯水,水开5分钟左右就可以把肉捞出进行卤制了。

3.肉码放在高压锅内,加上半袋黄豆酱油(一碗左右),一勺老抽,两勺二锅头,一块大腐乳,放桂皮、大料、葱姜、盐、山楂(可以加速肉的软烂,解腻,没有可以不加),加水没过肉,高压锅上汽后压30分钟,30分钟后肉就卤好了,卤的肉要放在汤汁里泡着,泡的越久越香。

4.捞出肉块,加入青辣椒剁碎,夹在馍里。

十、兰阁风熏的意思?

兰阁风熏指的是一种古代的书香气氛。在古时候,文人雅士们喜欢聚集在兰阁这样的地方,品茶、阅读、谈论文学艺术等,形成了浓郁的文化氛围。

而兰阁风熏,则是指这种氛围能够渗透到书籍中,形成书香气息,让人能够感受到文化的沉淀和积淀,也能体验到书香的韵味。兰阁风熏的意义在于,它代表了古代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有关于西安公司变更的问题,可以浏览 西安公司变更频道

本文地址: https://www.tdcaiwu.com/sbzc/59762.html

版权所有:非特殊声明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淘丁企服